新闻动态 NEWS
你的位置:众购彩票网会员注册 > 新闻动态 > 赵文:与斯宾诺莎同行的哲学家们
赵文:与斯宾诺莎同行的哲学家们
发布日期:2025-04-12 15:46    点击次数:57

图片

《与斯宾诺莎同行》译后记

01

《与斯宾诺莎同行》不是一部专著,它汇集了皮埃尔·马舍雷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关于斯宾诺莎的会议论文;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论文集”,作者本人对收入该书的文章作了精心的编排,其组织方式使这些文章构成了有机的配置结构,从而使每一篇文章的意义得到增强。

本书的第二部分涉及两类古典和现代的斯宾诺莎“同行者”。一类是在哲学问题性上与斯宾诺莎思想平行且共享着理论场地的那些思想家:霍布斯、帕斯卡尔、弗洛伊德、海德格尔、阿多诺和福柯。霍布斯和斯宾诺莎回应笛卡尔的“第一哲学”,但却在思想顺序上针锋相对。霍布斯的推理方法由基本的加减运算构成;而斯宾诺莎则认为推理应该是对真正的构成性必然性的表述,内在地与事物本身决定机制的展开相同一。

因此,霍布斯与斯宾诺莎形成了对conatus(努力)的不同理解。霍布斯将conatus(努力)视为实体性的个体存有的运动差;而斯宾诺莎则认为样式性个体内禀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开放性的冲动-运动,并由此生成了样式世界中个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近代物理学“虚空”问题上,帕斯卡尔与斯宾诺莎代表了经验主义(实验方法)同理性主义之间的差异。帕斯卡尔将“虚空”当作一种感觉对象,以实验表象“证明”真空的存在;而斯宾诺莎则从实体与属性的单义性、绝对肯定性出发“推论”真空的不可能性。从今天高度发展的物理学角度来看,斯宾诺莎的原因性综合推理所得出的结论显然更为牢固。

图片

斯宾诺莎

弗洛伊德、海德格尔、阿多诺和福柯作为平行的“同行者”证明了斯宾诺莎学说在每个时代中的历史回响。作为样式性个体的个人,对其心灵被动性的改进取决于对心灵被动性原因的认识,这一点是斯宾诺莎与弗洛伊德的共同之点;海德格尔那里存在与存在者的关系回响着斯宾诺莎的“生产自然的自然”与“被自然生产的自然”的实体观点;阿多诺的辩证法隐含地回到了斯宾诺莎对个体与整体(“整体的部分”)的思考;福柯在强调伦理学的历史性的同时,承继了斯宾诺莎的自然主义伦理学主题。斯宾诺莎的思想对当代哲学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反应器和显影剂:虽然海德格尔、阿多诺和福柯并非斯宾诺莎主义者,但在他们的思考中仍然存在斯宾诺莎思想的核心问题,我们通过交叉对比这些思考,可以更确切地界定它们各自的思想特性。

02

孔狄亚克、黑格尔、罗素、梅耶尔、德勒兹和奈格里构成了第二部分中的另一类“同行者”:斯宾诺莎的批判者与阐释者。有趣的是,斯宾诺莎的学说体系仿佛是一面镜子,反照历史中的那些批评,使它们自身的“盲视”得以暴露。

孔狄亚克割裂了斯宾诺莎哲学的整体性,将斯宾诺莎的哲学看作由两套对立的学说组成,一套是本质论,另一套是尝试解释原因性关系的学说。与此相类似的是罗素对斯宾诺莎体系的处理,罗素将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与伦理学相割裂,认为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基于无法与科学事实相对证的逻辑一元论,而认同被他本人神秘主义化了的“斯宾诺莎伦理学”。马舍雷通过分析表明,正是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立场使孔狄亚克和罗素未能把握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深层连续性。黑格尔在高度赞扬斯宾诺莎的哲学工作的同时,也对斯宾诺莎学说的体系框架作了巨大的歪曲。黑格尔试图在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为斯宾诺莎哲学找到一个位置:将斯宾诺莎的学说视为纯表述形态,吸收进无宇宙论的观念论透视法中,从而将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观念论化。

对于这一点,马舍雷在《黑格尔或斯宾诺莎》一书中作了更为细致、生动的说明。而梅耶尔、德勒兹和奈格里在某种程度上是斯宾诺莎的追随者和阐释者。梅耶尔的圣经阐释支持了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历史阐释学。德勒兹的解读恢复了斯宾诺莎《伦理学》文本中证明的力度和强度,展示出斯宾诺莎思想如何使古典主义知识型从内部生发出非稳定化的观念冲力。奈格里同样成功地将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与当代社会和政治问题关联起来,使这种17世纪的唯物主义体系深刻地呈现出与现实的相关性。

图片

斯宾诺莎《伦理学》,拉丁文第一版,1677

本书最核心的部分是前三篇文章:《〈简论〉中直接知识的悖论》《动作与工作:“论神”部分的伦理学意义》《斯宾诺莎,历史的终结和理性的狡计》。这三篇文章分别解决斯宾诺莎哲学体系中的认识论、存在论和政治哲学问题,由此勾勒出贯穿该学说整体的唯物主义思想方法。马舍雷放弃将《简论》视为《伦理学》草稿的传统“缺省视角”,而是深入《简论》自身的思想逻辑顺序之中,系统探讨了《简论》关于“神(实体)”的存在及其本质的论证。马舍雷准确地指出,在斯宾诺莎那里,“神(实体)”之存有是自明的前提,此一存有作为绝对肯定性的“置出”既保证了绝对必然性的自我生产,也保证了心灵从“真观念”出发执行思想程序的基础。因此,“直接知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作为实体思想属性的样式表现,“直接知识”已然构成了其他所有可能的知识的基础。与此相应,斯宾诺莎反对通过“类”和“差别”去作定义的传统逻辑,相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真实的逻辑”,这种逻辑强调认识形式与事物的自然/性质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表明“真观念”向“真知识”的发展必须以认识实践的改进过程为第一要务。因此,《简论》所论的“直接知识”这一概念预示了《伦理学》所讨论的“第三种知识”:直接知识不是通过抽象的规则或中介而来的“认知构造”,相反必须来自对事物本身的直接性真观念,因此这种知识是对事物本质的直接把握,也是与事物完全同一且统一的认识实践结果。这种“直接知识”的观点是斯宾诺莎哲学从其内在逻辑出发对传统哲学和神学认识论的挑战,是斯宾诺莎学说认识论的根基所在。

03

发表于1987年的《动作与工作:“论神”部分的伦理学意义》无疑可以被视为马舍雷后来对斯宾诺莎《伦理学》系列导读的预备性工作。基于对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一部分的细读,马舍雷分析了“论神”部分所使用的“动作(agere)”与“工作(operari)”两个动词,指出斯宾诺莎分别用这两个动词来描述“自由的”事物和“受限制的”事物的存在方式;自由的事物由其自身决定去“动作”,而受限制的事物受其他事物决定去“工作”。“动作”是内在的、必然的运动,而“工作”则暗示了被外在地决定了的和被限制的运动。据此可知,实体是绝对自由的,因为它是自因的,即它的存在和动作仅由它自身的自然/性质的必然性决定。相反,样式是受限制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工作受其他事物决定。从着眼于实体的视角来看,一切现实的样式性个体都是由神预先决定的(omnia a Deo praedeterminata)。这一观点初看似乎是对绝对决定论的肯定,但是从着眼于样式的视角来看,则不能认为自由仅属于神或无限实体,而是属于所有事物,只要它们的存有和工作与其自身的性质之必然性相联系。这样一来,斯宾诺莎的哲学不仅仅是形而上学的,更是伦理学的。通过理解万物的必然性,个体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逃离决定论的系统,而是充分地进入并掌握这个系统。斯宾诺莎伦理学的意义在于,通过认识和融入自然/性质的必然性,个体可以实践真正的自由并实现最大的幸福。

图片

斯宾诺莎版画,下方写着“一个犹太人和无神论者”

《斯宾诺莎,历史的终结和理性的狡计》一文从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角度探讨了斯宾诺莎与黑格尔的思想差异。实际上,正如马舍雷在《黑格尔或斯宾诺莎》一书中分析的那样,黑格尔的观念论和目的论构成了他与斯宾诺莎唯物主义思想的核心差异。本书中的这篇文章从效果上指出了二者在政治哲学构想方面的差异效果。二人都从“政治现实主义”出发反对将法视为简单的社会契约,而是认为法是与自然和理性相联系的客观和必然的体系,因此法和政治的基础并非理想化的应然状态,而是现实性本身,进而也都强调必须从实际的政治现象中识别出内在的合理性。但是,黑格尔基于历史目的论提出了著名的“理性的狡计”的“公式”,认为理性通过历史的偶然性和人的“被动激情”来实现自身的目的。马舍雷指出,在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中也可以看到另一个版本的“理性的狡计”,这里的“理性”是与万物自然所内禀的“conatus”相一致的自然理性。人的政治理性不是别的,正是自然机制的作用结果本身。因此,如果说黑格尔的历史是起点与终点在实质上重合的观念论理性过程的展开,那么,斯宾诺莎则认为历史是不断回归自身的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个体、社会、自然、历史只服从同一个必然性法则。就此而言,在斯宾诺莎那里,历史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更没有目的,尽管历史中存在社会的兴替演变,但其基本的条件总是保持不变。斯宾诺莎的“历史的狡计”或“终结”是说历史的自然结构“预先”决定了无限可能的社会方案,犹如一盘不断重新开启的“棋局”。

这三篇文章完整地展现了斯宾诺莎唯物主义哲学的“学说要点”,在阅读它们的过程中,马舍雷所阐释的斯宾诺莎时时令人想起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实践的真理观、对自然必然性的把握是实现自由的前提,以及给予正确认识的政治干预在历史中的地位等“列宁问题”映照出了一个“现在现前”的斯宾诺莎。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当代法国斯宾诺莎研究学者皮埃尔-弗朗索瓦·莫罗也指出:“就哲学这个'圈子’而言,列宁站在伽桑狄一边反对笛卡尔。列宁看待哲学史的方式往往让我们想起斯宾诺莎本人:在每个时代都有以不同形式出现的两种对立的哲学趋势。可以肯定的是,马克思主义对斯宾诺莎的理解也意味着一种选择,除了上面提到的表现之外,马克思或列宁还在斯宾诺莎身上找到了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唯物主义理论。从这个角度来说,斯宾诺莎对幻觉的批判比15世纪所进行的批判要深刻得多。”这一感受是否真实,读者们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来验证。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会欣赏到一种思想的力量及其清晰和微妙之处。这种思想不仅来源于斯宾诺莎的天才,也同样体现了作者皮埃尔·马舍雷的文学和哲学才能。

《与斯宾诺莎同行》,这不是一部专著。它是皮埃尔·马舍雷与斯宾诺莎同行的足迹。

本文出处:《与斯宾诺莎同行:斯宾诺莎主义学说及其历史研究》皮埃尔·马舍雷 著,赵文 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24年文章采编:韩潇排版:祁御审核:说怿

哲学桌游推荐

图片

图片

觉得此篇好文有启发,点个“在看”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速速购入哲学原创桌游《本体论证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